1、 施工流程
装卸、堆放及检验 → 沟槽开挖 → 管道基础 → 管道安装 → 密封性检验 → 回填
2、 装卸、堆放及检验
管材装卸运输过程中,不得受剧烈撞击、摔碰、拖拉和重压。采用机械装卸管材时,管材上两 吊点应在距离管两端约1/4管长处,严禁穿心吊。管材存放场地应平整、远离热源,并应有防止滚动 和相互碰撞的措施,不得接触尖锐锋利物体,以免划伤管材。堆放高度不得超过3m, 避免管材暴晒.
3、 沟槽开挖
开挖沟槽应严格控制基底标高,不得扰动基底原状上层。基底设计标高以上0.2-0.3m的原状土层应在铺 管前用人工清理至设计标高。如遇超挖或发生扰动,可换填10-15mm 天然级配砂石料或最大粒小于40mm 的碎 石并整理夯实,其密度应达到基础层密实度要求,严禁用杂土回填。槽底如有尖硬物体必须清除,用砂石回 填处理。槽底不得受水浸泡。当雨季施工时,应采取沟槽防泡措施,防止管材漂浮、沟壁坍塌等事故发生, 管道每边净宽不宜小于400mm。
管道外径D1(mm) |
槽底单边的净宽边(mm) |
工作坑单边净宽度(mm) |
D1≤500 |
400 |
如采用电熔或热熔方式连接 管道,则需在每个接头处开 挖一个单边净宽度500,深 度500的工作坑。 |
500 |
500 |
|
1000 |
600 |
|
1500 |
800 |
4、 管道基础
在管底以下原状土地基或经回填夯实的地基上铺设一层厚度为100mm的中粗砂基础层;当地基土质较差 时,可采用铺垫厚度不小于200mm的砂砾基础层,也可分二层铺设,下层用粒径为5~32mm的碎石,厚度100~150mm, 上层铺中粗砂,厚度不小于50mm。对软土地基,当地承载力小于设计要求或由于施工降水等原 因,地基原状土被扰动而影响地基承载力时,必须先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,在达到规定的地基承载力要求后,再铺设中粗砂基础层。
5、管道安装
按我公司技术员或具备管道安装专业技能的其他人员现场指导操作。
6、密闭性检验
管道救设完毕且检验合格后,应进行管道密闭性检验。按井距分隔,长度不大于1KMO带井试验,管道接头部位宜外露观察。采用闭水试验法,经外观检查不得有漏水现象,管道渗水量应满足以下公式要求:
Qs≤0.0046di
Qs一每1km管道长度24h的渗水量(m3)Di一管道内径(mm)
7、回填
管道敷设后应立即进行沟槽回填。在密闭性检验前,除接头部位外露外,管道两侧和管顶以上的回填高度不宜小于0.5米;密闭性检验合格后,应及时回填其他部位。沟槽回填从管道、检验井等构筑物两侧同时对称进行,并确保管道和构筑物不产生位移。必要时应采取临时限位措施,防止上浮。管底基础部位开始到管顶以上0.7m范围内,必须用人工回填,严禁用机械推
土机回填。管顶0.7m以上部位的回填,可用机械从管道轴线两侧同时回填,夯实或碾压。回填前排出沟槽积水。不得回填淤泥、有机质土及冻土。回填土中不应含有石块、砖及其他杂硬带有棱角的大块物体。回填时应分层对称进行,每层回填高度就不大于0.2m,确保管道与检查井不产生位移。从管底到管顶以上0.4m范围内的沟槽回填材料,可用碎石屑、粒径小于40mm的砂砾、中粗黄砂、粉煤或开挖出来的易于夯实的良质土。设计管基支承角2a范围内必须中粗砂填充密实。管道位于软土层以及低洼、沼泽、地下水位高的地区时,沟槽回填应先用中粗砂将管底腑角部位填充密实后,再用中精砂或石屑分层回填至管顶以上0.4m,再往上可回填良质土。管道位于车行道下,铺设后即修筑路面,管顶0.4m以上按道路规范要求执行。
★管道密闭性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全面回填★
其他未尽事宜请参照GB50268-97标准执行。如有任何疑问欢迎与我公司客服部门取得联系以获取相应的支持。